查看原文
其他

50余位专家齐聚,共论彩陶背后5000年前的文化融合与社会统一

弘博网 2023-10-07


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转化成文物展览,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20年1月22日特别推出“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以向广大观众展示我国古代彩陶在早期中国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彰显渭河流域在孕育中华文明过程中所发挥的主根脉地位。


作为202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展览,该展以“彩陶”为切入点,汇集16个省、市、自治区的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旨在串联起一段逻辑清晰的史前史,从而回答“中国文化从哪儿来、五千年的文明到底有没有”等重要问题。 



在展览于7月15日闭幕之际,为了进一步推动史前彩陶文化研究,考古学术成果的博物馆转化和大众传播,加深博物馆间的密切合作,陕西历史博物馆于7月11日特别组织“溯源寻根 传承利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历史、考古、博物馆等行业的50余位专家学者,就此次展览的学术研究与策划工作进行分组讨论。
研讨会现场




用一场展览勾勒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据策展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王炜林介绍,此次“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统一的壮丽背景,探索中华文明的渊远源头与华夏民族的深厚根脉。


1
以“彩陶”为切入,探寻中国文化的起源


对于展览为何选择以“彩陶”为切入点,王炜林表示,2021年是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作为黄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遗存,彩陶不仅展现着史前人民的文化与审美,更涉及到中国文化的起源问题,以及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形成的问题。“我们作为博物馆人,有责任回应社会对于彩陶的关注,有义务将考古界最新的学术成果通过展览展示出来,以彩陶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回答学界和整个社会都关心的文化根脉问题。”王炜林说道。


花卉纹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藏


2
三大单元,讲述彩陶在早期中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艺术·源流”“观念·社会”“寻根·中国”。
第一单元“艺术·源流”,解读了彩陶制作工艺和绘彩艺术,展示了包括半坡博物馆镇馆之宝人面鱼纹盆在内的众多精品文物,呈现从8000多年前到5000多年前渭河流域彩陶的发展演变序列,印证了渭河流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域,打破了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观点;


花卉纹彩陶瓮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第二单元“观念·社会”,则以彩陶为连接点,描绘庙底沟时期的社会与文化景象。据介绍,庙底沟时期是中国彩陶发展的最繁盛时期。兴盛于渭水流域的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促进了早期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为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文化上的中国”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第三单元“寻根·中国”,则追溯了鱼、鸟、花等彩陶图案文化内涵与历史事实,以彩陶探寻华夏最初的源头。在这一单元,展览学术团队提出: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可能分别为炎帝和黄帝族系文化,其共同构成早期华夏集团的主体,并最终构建起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而我们为何自称为“华人”和“龙的传人”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庙底沟文化彩陶的纹饰中。
花瓣纹圈足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3
打破展陈传统,提供全新观展体验


在重视学术性的同时,展览还通过一系列展陈设计,满足普通观众的文化需求,加强展览的观赏性。
在参观动线上,此次展览打破了传统文物、内容、辅展并置的单一线性,改为分离式的多线组合,构建“一轴(文物中心轴)两线(内容线与互动辅展线)”的传播体例;
展厅
在展陈风格上,策展团队基于彩陶艺术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综合博物馆其他各展厅的面貌,设计“白盒子”展示空间来区别传统博物馆展厅“黑匣子”的印象,主展区双层“回”字形结构形成条状的长廊和方正的中心展区两种空间,并以此形成与博物馆其他展厅在空间风格上的变化;
展厅
在辅助展示上,此次展览增加了大量诸如文字图表、沙盘模型、影像游戏等立体辅展方式,并推出《导览手册》指导观众更好参观展览,以“打卡”的互动方式传递展览的核心主旨,让观众感受彩陶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事实;
展厅
此外,展览还组织了多场线上直播活动,使得展览得以在更大范围实现传播。
作为展览的补充,陕西历史博物馆还配套设计生产了90余款文创产品,特别是2019年年底推出的《2020年陕博日历·彩陶中华》,作为重点配套文创产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解密一件件彩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格、时代特征、工艺技术等历史密码,让读者去感知华夏先民用彩陶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020年陕博日历·彩陶中华》




考古视野下的彩陶文化


作为原创性学术大展,此次展览得到了学术界的大力支持,并汇聚了行业内的顶级专家,不仅展示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呈现了学术界对于关键问题的争论,如彩陶的起源、彩陶图案的含义等,增加了展览的学术性、专业性,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为引发更多学术讨论,激发关于彩陶研究、展示的更多话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了30余位考古专家就“中国彩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彩陶视野下的文化互动与融合”两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研讨会现场

对于中国彩陶的起源,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表示,不同于传统的关中起源论,他认为彩陶的起源地应是关中边缘到甘肃陇原一带;赵春青则认为中国彩陶起源不只是渭河流域,同样涉及到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等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同样指出,在对中国彩陶的起源进行研究时,研究者不能忽视10000年前到8000年前左右长江下游的上山到跨湖桥之间的彩陶。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孙金松表示,除了关注核心区域以外,学者们还需关注边缘地区彩陶的发展与扩张。
与此同时,对于彩陶纹饰表征含义的不同解读成为此次研讨会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认为庙底沟文化的彩陶纹饰并非纯粹的装饰,其内涵更为丰富,或与信仰有关,对其研究尤其需要关注底纹图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则通过种种分析,提出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应是鱼鸟组合图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研究院戴向明阐述了众多学者对于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含义的不同解读,并提出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解读中所存在的困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亚长则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彩陶纹饰含义的研究需要更为谨慎,避免过度解读;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指出,了解彩陶器物功能是了解其纹饰意义的前提,如果不关注器物的功能,对于彩陶的认识可能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卜工则对纹饰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彩陶属于礼器的范畴,从纹饰的构图、组合来看,不论是鸟纹、鱼纹、回旋勾连纹等,都与盟誓有关,表达了手拉手,心连心的内涵。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探讨后,与会专家在彩陶研究理论方法有待突破创新、应当将彩陶置于当时社会背景下解读以及庙底沟文化彩陶在早期中华文明进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等方面达成了学术共识。此外,许多专家学者还在研讨会中分享了自己对于此次展览的看法以及对于彩陶的研究。




展览: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


此次展览自开展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好评,被认为是一场兼具学术性与大众性的成功展览。为了进一步提升线上展览的呈现效果,陕西历史博物馆特别邀请了二十余位来自博物馆行业的专家及从业者,对展览的策划、传播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的成功展览。
在展览主题方面,各位与会代表表示,此次展览不同于已有同类展览,并非是对展品的简单堆砌,也不仅停留于对彩陶的艺术欣赏,而是试图揭示彩陶背后更深、更广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有深度的内容,实现科研和展览的双丰收。同时,策展团队别出心裁地通过设计命题的方式,即在副标题(“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中呈现此次展览的研究成果,引领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去求证,使展览更具探索性,受到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好评。
在展览内容方面,与会代表高度肯定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组织能力,使得此次展览得以汇聚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其中更是不乏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国宝级文物和最新考古发现的文物。
人面鱼纹彩陶盆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在展览设计方面,与会代表认为此次展览极具创新性,跳脱以往的展示方式,将美术馆“白盒子”的概念引入,并借鉴现代设计风格运用于展墙和段首,在行业内具有引领性、标杆性。同时,辅助展示手段的运用,包括全息影像、解说视频、图表说明,也满足了非专业观众的理解需求,较好地实现了展览通俗性与大众性的平衡。
同时,与会代表对于展览的内容及形式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有代表提出,展览在重大文化议题、选题方面应更多关注不同观点的陈述,以启发观众对学术研究的思考;再如有代表建议一些学术观点的表述应该更加明确和肯定;对于这些建议,此次展览的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接纳,并配合专家指导,在后续的线上展览中进行改善。
此外,对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浐灞新馆的建设,与会代表也结合自身经验,围绕新馆定位、空间设置、社区联系、展览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以推动建设满足当今博物馆发展需求的全新场馆。




 结 语 


除了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外,此次“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也得到了来自众多观众的肯定,被称为2020年必看的展览之一。而如此有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展览,也与其背后长达三年的研究与策划不无关系。


据了解,此次展览还通过策展人制度搭建策展团队,通过展览主项目规划相关子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加强人才培养,为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后学术研究与展览策划积累了一笔丰厚的工作遗产。


随着近些年公众对期待学术性展览回归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如“彩陶·中华”这样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学术性、大众性的展览,出现在我们的博物馆中。



整理自研讨会现场

作者:大侦探

编辑:毛毛

弘博咨询

在媒体平台基础上,弘博网目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的专业咨询机构,并成功为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博物馆提供专业的调研、咨询服务,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了满足更多博物馆的发展需求,弘博网现推出“博物馆品牌宣传推广”“博物馆定位与发展规划”“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体系化的咨询业务,助力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戳下图了解详情




回顾往期精彩

看欧洲最大露天博物馆,如何实现文化活化和乡村振兴?

青岛市博物馆将扩建,升级版“呼之欲出”

招聘 | 上海、山西迎来招聘季,大量岗位适合学文博的你

无视《世界遗产公约》,圣索菲亚博物馆将改为宗教建筑

将紫禁城“寄”回家!故宫博物院计划发行特种邮票880万套

山东将建博物馆联盟,高质量发展博物馆事业

重磅!两个国家级博物馆即将开建!

博物馆又又又押中高考作文题?!

悲剧重演!上海玻璃博物馆又一展品遭人为损坏!

推动国内外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国博征集卡通形象啦

每年出售12件精选馆藏复制品,这个博物馆以此度过疫情下的经济危机

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公布,拟修订水下文保管理条例

两大文博期刊最新目录出炉!

点击在看,关注博物馆原创学术展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